new WOW().init();
驚蟄三候
驚蟄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的第三個節氣,“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北京時間3月6日4時36分,我們迎來了“驚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驚蟄時節,春氣萌動,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春雷始鳴,氣溫回升,昆蟲“驚醒”,仲春時節始。
古人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意思是說,嫩芽破土,桃花爭相盛開,迎接著濃濃的春意;黃鸝開始吟唱不絕,譜下春日的贊歌;雄鷹逐漸遠去,鳩鳥鳴叫求偶,期待著新生命的到來。
驚蟄習俗
驚蟄時節也是春耕的時節,民間有一些獨特的習俗活動,其中就包括吃梨、蒙鼓皮和打小人。
每到驚蟄,乍暖還寒,大部分北方地區氣候還較為干燥,而梨子有潤肺止咳的功效,能夠緩解口干舌燥的不適。
《周禮》有云:“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人們認為,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故有雷聲,因此人們也利用這個時機來祭雷神、蒙鼓皮。
驚蟄的雷聲喚醒了蛇蟲鼠蟻,它們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薰家中四角,以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演變成不順心者驅趕霉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驚蟄時節天氣轉暖,但時有“倒春寒”的現象,要及時增減衣物,注意防寒保暖。
飲食應清溫平淡,減少腸胃負擔,少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新鮮蔬菜及蛋白質食物,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等,增強體質以抵御病菌的侵襲。
驚蟄養生
驚蟄時節天氣轉暖,但時有“倒春寒”的現象,要及時增減衣物,注意防寒保暖。
飲食應清溫平淡,減少腸胃負擔,少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新鮮蔬菜及蛋白質食物,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等,增強體質以抵御病菌的侵襲。
驚蟄出游
春季適當進行戶外運動,心情也會非常舒暢,此時梅花初綻,蠟梅開得正是熱烈,且蠟梅有“超長待機”的花期。春天一起去戶外循香尋梅,感受自然的氣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