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WOW().init();
甘肅省人民政府發布《甘肅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加大新能源就地開發利用。支持利用未利用土地建設特大型新能源基地,拓展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規模,打造金(昌)張(掖)武(威)千萬千瓦級風光電基地,支持抽水蓄能和新型儲能規模化發展用地。發揮白銀市、慶陽市、平涼市等地區能源種類豐富的優勢,探索中東部地區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和分散式風電。
《規劃》指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國土空間基礎設施支撐提出新需求。隨著能源結構調整節奏加快,新能源利用比重加快提升,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供應中的優勢不斷增強,新能源發展迎來重大機遇。必須把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扎實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努力形成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新格局,構建風光電多能互補系統,推動能源基地建設,形成高效集約的基礎設施支撐體系。
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甘肅省風能、太陽能、水能等清潔能源和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資源種類齊全,儲量豐富,分布相對集中。
新能源可開發量位居全國前列,傳統能源資源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在國家能源發展戰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建設全國重要的能源供應基地,將推動能源資源產業成為甘肅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產業構建的重要牽引。
《規劃》明確提出,形成安全綠色的能源資源布局,推動清潔能源基地建設,依托河西走廊清潔能源基地,持續推動風電基地建設,建設酒泉地區特大型風電基地,拓展金(昌)張(掖)武(威)風電基地規模,擴大白銀市、定西市、慶陽市等地區風電裝機規模。擴大光伏基地建設規模,優先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開展規模化建設,實現太陽能發電與荒漠化治理、生態修復、農牧業融合發展。
推進嘉峪關市、敦煌市、玉門市、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瓜州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金塔縣、高臺縣、山丹縣、臨澤縣、永昌縣、涼州區、民勤縣、古浪縣、永登縣、景泰縣、環縣、東鄉族自治縣等百萬千瓦級大型光伏發電基地建設,推進酒湖直流輸電工程配套光伏發電項目,多元化發展光伏發電。積極探索光熱發電建設模式。在資源富集、建設條件優越的敦煌市、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金塔縣、玉門市、高臺縣、金川區、民勤縣、古浪縣、景泰縣等地區謀劃實施長時儲熱型光熱發電項目,推動“光熱+風光電”一體化項目,發揮光熱發電調峰作用,提升新能源發電穩定性和可靠性。重點保障民勤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及產供鏈項目,引領清潔能源產業創新發展。支撐電力源網荷儲高質量發展。實施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工程,建設隴東—山東直流、河西—浙江直流、酒泉至中東部直流、庫木塔格直流、騰格里第二回直流、巴丹吉林第二回直流外送通道,積極對接哈密北—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進展,充分預留西北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等電力外送新增特高壓輸電通道的建設空間,積極開辟新的輸電走廊。持續完善主網架結構,優化資源配置能力。
加強省際750千伏輸電斷面聯絡,提高甘肅省電網西電東送能力。強化甘肅省750千伏主網架,優化增加750千伏變電站布點。提升甘肅省330千伏主網架供電、輸送能力。圍繞市、工業區等負荷中心,形成330千伏電壓等級分區合理的供電格局,提升電網安全運行水平。
協調優化基礎設施空間布局。引導各類基礎設施低影響開發。制定節約集約的水利、交通、能源、新型基礎設施等建設用地分類控制標準,嚴格節約集約用地評價。合理避讓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自然災害高風險區等區域,降低工程對自然生態空間的分割和環境影響。
加強水利、交通、能源、環境、通信等基礎設施的空間統籌,保障廢舊物資回收網絡基礎設施用地需求。預留基礎設施廊道空間,促進傳統與新型基礎設施功能融合,提高復合利用水平。
各項建設原則上不得壓覆儲量規模中型以上的礦產資源地,特別是油氣資源區。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內戰略性礦產差別化管控。風光水電清潔能源生產基地應注意避讓重要水源涵養區和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推動礦產資源綠色勘查和綠色礦山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