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WOW().init();
近年來,隨著我國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新型儲能技術多元發展、加快迭代,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新型儲能從試點示范轉向規模化商用,進入大規模發展期。那么,什么是新型儲能呢?新型儲能發展趨勢又如何?
什么是新型儲能?
儲能,顧名思義就是把電能儲存起來等到需要的時候再放出來使用。儲能分為傳統儲能和新型儲能。傳統儲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新型儲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輸出電力為主要形式的儲能技術,包括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相比傳統儲能,新型儲能具有建設周期短、選址靈活、調節能力強、響應快速等特點。實現多能協同,支撐能源互聯網構建,促進能源新業態發展,也是未來的新能源儲能技術發展趨勢。
為什么要發展儲能?
近年來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快速發展,截至去年底,可再生能源裝機在全國發電總裝機中的比重突破了50%,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不斷的提升,成為保障電力供應的新力量。
對于電網來說,風電光伏發電具有看天吃飯的特性,容易導致電力供應波動,那怎么把風光等可再生能源富余的發電量像普通商品一樣儲存起來,用戶需要的時候再送出來就顯得特別重要。
這時就需要新型儲能這樣一個能量的搬運工,新型儲能指的是除抽水蓄能以外的儲能技術,主要包括儲電和儲熱,它如同大型充電寶,在用電低谷時充電,高峰時放電,起到調節器和安全閥的作用。
新型儲能既能促進大規模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開發消納,也能為電力系統運行提供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
多種新型儲能技術不斷進步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儲能系統的建設和運營成本將逐漸降低,更好支撐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從充換電站到新能源場站、電網調峰調頻,新型儲能快速發展及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的背后,離不開新技術的有力支撐。重力儲能:148米的高樓,單體重量25噸的重力塊,共12600塊,電力寬裕的時候提升重力快充電,用電高峰時重力做功發電,一上一下就是一次充放,把產生的約10萬度電輸送到電網上。壓縮空氣儲能:利用鹽礦開采后的廢棄礦洞,存儲高壓空氣。因為壽命長、成本低,安全環保占地少,成為發展大規模儲能的方向之一。鋰離子電池儲能:5個足球場大小場地的電池倉集群,儲存的電量可以供20萬人一天使用,不止選址靈活,能夠實現現實的按照現實需求布設在各種地形環境下,更能夠毫秒級的迅速響應電力系統調節需求。
政策持續加碼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促進和鼓勵儲能項目開發建設。“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和新型儲能技術規模化應用。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出臺了《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全國層面強調規劃的引領作用,加快完善政策體系。2022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到2030年,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
隨后全國各地也迎來儲能政策爆發期。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全國共有647項儲能相關政策發布,其中國家層面政策60項,這些政策為萬億級新型儲能產業的發展按下了“加速鍵”。2024年,針對今年我國新型儲能產業的發展,國家能源局提出,要推動新型儲能多元化發展,強化促進新型儲能并網和調度運行的政策措施,加強新型儲能試點示范跟蹤評價,推動新型儲能技術產業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