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WOW().init();
在多家光伏企業身上獲得豐厚的上市回報之后,資本市場對于光伏行業的關注力度水漲船高。而電池技術,作為行業技術變革力度最強的環節,已經成為資本競相追逐的對象。
鈣鈦礦,毫無疑問的成為光伏企業后上市梯隊中的佼佼者,各路資本趨之若鶩,有行業人士戲稱,但凡走在頭部的鈣鈦礦企業,門檻都要被資金踏破了。
稍微熟悉光伏行業的人,就對鈣鈦礦的優勢耳熟能詳,畢竟討論的實在太多了——基于在顛覆晶硅材料束縛的同時,還兼備更高光電轉化效率、更低度電成本以及更短的產業鏈等。從去年以來,鈣鈦礦在資本市場上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熱浪,各路投資機構不惜“豪擲”千金入局。光伏們根據公開信息統計,發現從近幾年開始超過騰訊、三峽資本、高瓴資本、碧桂園、紅杉中國、九智資本等數十家投資機構前仆后繼的加速對鈣鈦礦企業源源不斷注資,投資金額均超千萬、甚至上億元。
被注資的企業包括纖納光電、協鑫光電、曜能科技等這種長期專注鈣鈦礦的企業,也有像脈絡能源這種在去年下半年才成立的公司。甚至有一些剛跨界的公司,例如奧聯電子,也因為“身綁”鈣鈦礦熱點,在二級市場廣受熱捧,股價連續兩月暴漲超200%。
當資本市場的調研數據趨向一致,在鈣鈦礦這一領域喧噪與躁動同步體現著,有人埋頭研發,當然也有人渾水摸魚。就在上周,華能清能院就奧聯電子合作伙伴胥明軍履歷一事進行公開辟謠,表示“公司與奧聯電子無任何合作協議、技術交流和業務往來,其公告中胥某簡歷中有關華能清能院的描述嚴重不實。胥某未曾受邀到訪華能清能院,也未曾參與華能清能院鈣鈦礦中試線的任何設備調試和工藝研究,公司與其個人亦無任何業務往來”,進行“打假”奧聯電子。
顯然,鈣鈦礦在資本市場極近“瘋狂”的熱捧、堆砌下,開始變得眼花繚亂。所謂“顛覆式”技術之路究竟還需要走多久?經濟性與產業化的希望在何時?中試線對于未來產業化有多大的參考價值?……當然,相比于資本市場的熱捧,產業端關注的焦點實際上在于當前規模龐大的晶硅產能面臨的顛覆風險究竟有多大?又該在何時懸崖勒馬?
然而,縱觀整個行業對鈣鈦礦的看法,眾說紛紜,這其中有理想的愿景,也有骨感的現實。盡管技術前景明朗,資本也樂在其中,然而從產業端來看,鈣鈦礦真正實現與晶硅一拼高下的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