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WOW().init();
中國證監會剛剛召開的2023年系統工作會議指出,全力以赴抓好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集證監系統之力推動這項關乎資本市場全局的重大改革平穩落地。相關專家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面注冊制實施標志著中國資本市場進一步走向市場化,將促進市場生態更加健康。
直接融資環境全面優化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邱亦霖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面注冊制落地后,將對資本市場發展帶來深刻變化。一方面,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架構體系會更加清晰,各層次板塊覆蓋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各板塊有不同的側重點,將全方位、全周期支持企業走好資本市場之路。
另一方面,企業的直接融資環境將全面優化。全面注冊制下,發行條件、審核機制更加高效優化,更多具備競爭力的企業將上市融資,直接融資渠道將更加通暢。同時,在全面注冊制引導下,中介機構的服務能力也將進一步提升,帶動上市企業再融資與債券融資等業務快速發展,高效服務實體經濟。
投資者須注意注冊制與核準制的差異,以及由此給市場帶來的變化。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金融系主任葉小杰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稱,核準制的弊端包括:發行決定權集中于監管部門,證券監管部門兼具監管者和執行者的職能,責任難以界定;屢屢出現的IPO暫停和IPO重啟容易打亂市場節奏;中介機構的角色定位不清晰。
“相比之下,實施注冊制,一方面監管部門只對發行人的申報材料進行形式審核,而非實質審核;另一方面監管部門不再介入投資價值判斷,而是采取市場化的發行定價機制,有助于市場各方充分博弈,達到市場均衡。”葉小杰說。
市場將“有進有出、良性循環”
“全面注冊制將帶來資本市場生態更加健康。IPO與退市常態化,將加快上市企業形成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在市場競爭中實現有序高效的股票發行與融資,實現合理的資產定價,退市效率也將進一步提升。”邱亦霖說。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面推行注冊制,會改變市場生態環境,大幅提升投資者的風險意識,改變投資者的觀念,引領價值投資。與注冊制改革相配套的一個重要改革,就是退市制度改革。
“全面推行注冊制也意味著資本市場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改革進程再上一個新臺階,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和淘汰機制作用將進一步強化,投資者‘用腳投票’的能力大幅提升。”董登新說,整個市場環境會發生深刻改變,退市公司數量將會逐年增加,市場將“有進有出、良性循環”。每年退市公司有可能突破100家,這將是一個重大的轉折。
他還說,只有把空殼公司、僵尸企業趕出市場,才能夠把稀缺的上市資源讓渡給真正優秀的企業,進而提高上市公司的整體素質和盈利能力,為投資者提供干凈的、優秀的投資標的,從而為資本市場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奠定重要的市場環境。
注冊制不會帶來扎堆上市
全面實行注冊制后,新股供給會大量增加嗎?中國證監會明確表示,將“科學合理保持新股發行常態化,保持投融資動態平衡,促進一二級市場協調發展”。
華西證券非銀金融組組長羅惠洲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稱,注冊制改革試點以來,IPO節奏穩定且高速:2019年以來的4年間,每年約400家企業,平均每月約33家企業,且注冊制發行的IPO企業數量已經過半。2019年至2022年,A股上市企業1589家,IPO募集資金合計1.86萬億元。其中,發行制度為注冊制的企業有996家,注冊制IPO募集資金1.17萬億元,注冊制IPO家數和注冊制IPO募集資金占比分別為62.68%和62.81%。
“目前,發行市場的發行節奏已經較快,且未上市的大盤藍籌股標的不多。全面推進注冊制后,管理制度的過渡與磨合還需要時間,大可不必擔心全面注冊制會加快IPO的發行節奏。”上海富鉅投資(寬橋金融)首席投資官唐弢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
另有券商認為,注冊制不意味著帶來新股扎堆上市:上市審核委員會依然存在,通道寬度仍然有限,上市仍要審核,只是不做價值判斷,同時退市也將更嚴格。
投資者需要認識到,全面注冊制改革對市場生態的影響,還表現在“炒差”將受到抑制。有分析認為,核準制下的一二級市場估值價差也將不復存在,投機性的“炒小、炒新”將面臨破發常態化與資本價值“一九分化”的風險。